老板被抓对公司影响还是很大的。
今天和几个朋友吃饭,他们告诉我这个消息——某某某被抓已经有半个多月了,现在已经被刑事拘留。这个朋友生意做得也挺大,驾校、施工、旅游、绿化、酒店都做,业务很杂,规模也不小。他这次被抓,可能是因为欠了别人的钱,包括借款和一些货款,大概有三四千万,现在是外地的警方把他抓了。
首先得说,企业老板被抓的后果非常严重。尤其是私营企业、中小企业,基本上都靠老板个人维持,不管是业务对接、资金调配,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,基本都集中在老板一个人身上。但如果是国企,体制比较完善,就算国企老板换人或者出了问题,对国企的影响也没那么大。可私企不一样,私企老板被抓,对企业来说基本就是灭顶之灾。
为什么私企老板容易被抓?有句话说”企业老板不是在监狱,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”,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。老板被抓,除了自己经营中确实存在违规、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之外,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经济纠纷。
从我目前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(我还不清楚他的具体案情),这个案子可能涉及公安机关介入经济纠纷。实际上,我国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已经多次发文,禁止司法机关介入经济纠纷。当然这些文件已经起到了很大效果,但之所以要频繁发这些文件,就说明这种现象依然比较严重——如果不严重,根本没必要反复强调。
那为什么会出现司法机关介入经济纠纷的情况呢?
第一,这里面可能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。一旦涉及经济犯罪,案件中的资金往往有几百万、几千万甚至几个亿,这都是很常见的,背后可能存在利益驱动,导致司法机关越界介入。
第二,司法机关尤其是公安,对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尺度把握本身就不太好。我本身是做警察出身,很清楚这一点——公安在学校学习时,基本没学过民事法律,只学了刑法、刑事诉讼法,所以对民法相关的知识本来就不是公安的强项,这就容易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混淆。
而且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本身就比较模糊。比如,经济犯罪里常见的”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”,在民事纠纷里也可能存在欺骗行为。刚才说的这个老板,受这几年经济下行、疫情等因素影响,我知道他的资金链一直比较紧张,应该确实存在”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情况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向别人借钱或者合作经营时,可能确实有一些欺诈行为,但这些行为到底够不够成犯罪,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很大争议。有些公安局觉得”只要有骗人的行为就是诈骗罪”,这其实是不对的。
关键在于什么?在于是否”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。他现在欠别人三四千万,但他的资产至少上亿,显然是有偿还能力的,而且也看不出他有非法占有的恶意。可问题是,这些情况往往要等到被抓以后,甚至到了检察院、法院阶段,才有机会去辩驳。这个过程可能要拖上半年、一年甚至更久,就算最后能出来,接触过这么多类似案例,我很清楚——企业基本已经完蛋了,再想翻身难上加难。因为合作伙伴、资金方都会担心他的信誉和企业的资金链,没人敢再合作,企业自然就撑不下去了。
不过这里还有个点想跟大家说:其实之前和这个被抓的老板一起吃饭时,我就提醒过他,一定要注意”边界”。但因为跟他没那么熟,又不能说得太直接。如果他当时能把握好这个边界,最后就算有问题,也无非是经济纠纷,大不了走破产程序,就算成了所谓的”老赖”,只是面子不好看,至少不用进监狱。
现在这个案子的最终结果还不知道,如果真的被认定为诈骗罪,那按照三四千万的数额,肯定是10年以上刑期。
所以这个案子也给了我一个感慨,想跟大家分享:老板一定要有风险意识,尤其是生意做得大的老板。你要是做小生意,比如开个小饭店,那刑事风险很小——没人会特意惦记你,就算出问题,涉及的资金数额也少,顶多是小麻烦。但如果生意做得大,一旦出问题,你可能根本收拾不了局面:企业全倒闭,人还要进去,一辈子的心血就全付之东流了。
所以,老板们一定要有法律意识,或者说危机意识。我相信,如果这个朋友当时能和我保持紧密合作,让我帮他把控风险,事情不至于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,至少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。
最后还是要提醒所有企业老板:防范风险,尤其是防范刑事风险,永远是第一位的。我是遵义的专业刑事律师,专注刑事辩护,如果您家人正涉及刑事案件,不确定如何应对或需要专业帮助,可随时联系我咨询,联系电话:18076283928(微信同号)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管理员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zqs6.com/78.html